关于开展2015年资助育人研究论文、助学成才典型事迹、学生资助成效微电 影剧本征集和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院(系):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各院(系)的共同努力下,“以培育学生成才为本”的资助育人理念深入人心,学校资助育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15年,学校将继续深入开展资助育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开展资助育人理论研究
为进一步研究探讨我校资助育人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今年学校将继续组织资助育人论文评选。各院(系)要结合学生资助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确立资助育人理论研究选题,撰写资助育人理论研究论文(报送要求详见附件1)。
二、发掘助学成才典型事迹
把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是学校资助工作的第一要务。近年来,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在由经济扶助向全面育人转型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自觉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向上、自强不息、艰苦朴素、勤奋学习、志存高远,既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又热切回报社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典型事迹。各院(系)要进一步发掘助学成才典型, 采写人物事迹,择优报送学工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报送要求详见附件2)。
三、开展学生资助成效微电影创作活动
为展现学校学生资助政策效果,以及在资助育人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代表和助学成才典型事迹,学校今年开展学生资助成效微电影创作活动。各院(系)要组织师生积极创作微电影剧本并择优报送(报送要求详见附件3)。
附件:1.资助育人研究论文报送要求
2.助学成才典型事迹材料报送要求
3.学生资助成效微电影剧本报送要求
学生工作处
2015年4月6日
附件1:
资助育人研究论文报送要求
一、征集范围
各院(系)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领导、辅导员老师,以单位、集体或个人名义报送均可。已经在正式期刊发表过的论文请不要报送。
二、主要选题
1.学生资助基础理论研究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研究
3.学生资助绩效管理研究
4.学生资助具体措施研究
5.学生资助政策效果研究
作者根据理论背景和工作实际,在以上选题框架内确定论文主题。
三、内容要求
1、论文主题明确、论据充分、认证规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课题意义,指论文所研究内容是否符合资助育人理论和实践需要,对学生资助工作是否具有指导性,对学生资助政策的完善是否具有借鉴意义;(2)现实应用性,指论文所提出的观点或归纳分析的工作经验是否能够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得以运用;(3)理论创新,指作为一篇理论研究著作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理论归纳和理论突破;(4)观点清晰,指文章的主旨是否明确;(5)论证规范,指文章是否为证明其观点而采用了符合学术规范的论证方法和论证过程;(6)论据充分,指文章为支撑其观点和论证过程,是否引用或采取了必要的论据;(7)结构合适,指文章段落安排是否突出重点、详略得当;(8)学术品味,指文章的行文及表达方式等是否具有学术性;(9)引文恰当,指引文是否为观点和论证所需,以及引文的处理方法是否符合学术规范;(10)参考文献规范,指是否按学术规范列出参考文献。
2、以理论分析为主的论文,应突出主要观点,注意论证的规范性和层次性;以实证分析为主的论文,应围绕实证研究目标组织材料,选取恰当的研究方法,归纳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行文需注意条理清晰、语言精练、结构合理、逻辑性强。
3、正文篇幅在5000-6000字范围内,文前列“摘要”和“主题词”,文后列参考文献,附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工作单位、职务、职称、联系方式)。
4、论文用A4纸排印,正文五号宋体字、行距20磅、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个中文字符;文章标题三号宋体字加粗、单倍行距、段前24磅、段后12磅、居中;一级标题小四号黑体字、单倍行距、段前12磅、段后6磅、左对齐、首行缩进2个中文字符;二级标题五号宋体字、加粗、单倍行距、左对齐、首行缩进2个中文字符;三级以下标题格式同正文。
5、所有正式出版的论文,作者文责自负,请遵守学术规范,正文引用标注和文后参考文献必须符合规范。为保证论文的科学性与严谨性,请作者务必一一核对所引用或参考的文献资料。
四、材料报送
(一)各院(系)遴选至少1篇论文报送学工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报送前必须逐一检测论文学术作风(检测结果附文后),论文重复率不超过10%,否则将取消评选资格。学生工作处将根据报送情况组织专家评选,并推荐3篇高质量论文参选省教育厅《江苏资助育人研究》。
(二)报送截止时间:2015年6月5日,过期不再受理。
(三)报送方式:各院(系)将征集的论文以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邮箱454072113@qq.com,论文不用压缩,每篇文章保存为一个WORD文档,文件名为“******[院系全称]-********[论文标题]-***[作者姓名]”(例如:“临床医学系-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征-张三,李四”),文档名中的论文标题必须与论文中的标题完全一致)。
附件2:
助学成才典型事迹材料报送要求
一、宣传对象
我校获得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励志成才学生(含近年来毕业的助学成才典型)。
二、写作要求
(一)材料以人物通讯形式撰写,要突出学生(毕业生)在接受国家和学校资助的同时,是如何做到成绩和思想表现优秀、怎样积极主动地回报社会的,要从学校、老师、同学和社会等不同层次和视角进行叙述,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二)文章要有一定的典范性,从而具有树立榜样的示范作用。要用助学成才典型的励志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其在困境中的成长经历,突出其在国家新资助政策体系的扶助下如何不断战胜困难,从而在学业和事业发展中取得相对突出的成就。要达到用“身边的故事”让广大同龄人关注他们并与之产生共鸣,在感动和振奋中获得精神激励,从而自觉珍惜大学时光、勤奋学习、回报社会的目的。
(三)文章语言要平实、简练,主题要突出,行文要做到详略得当、结构匀称。材料的采集和引用要围绕主题展开,避免用简单的材料堆砌文章。要注意归纳并突出描写典型人物的个性特点,用简洁明了的叙事风格介绍励志故事,杜绝夸大或不符实际地虚构情节。
(四)文章控制在4000-5000字,用A4纸排印,正文用五号宋体字、行距20磅、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个中文字符;文章标题用三号宋体字加粗、单倍行距、段前24磅、段后12磅、居中;一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单倍行距、段前12磅、段后6磅、左对齐、首行缩进2个中文字符;二级标题用五号宋体字、加粗、单倍行距、段前12磅、段后6磅、左对齐、首行缩进2个中文字符;三级以下标题格式同正文。
三、材料报送
(一)典型材料以院(系)名义撰写和报送,每院(系)报送1-3篇,已经报送过的材料不要再报。院(系)应对典型人物的真实性和宣传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建议组织相关领导、老师,集中力量采集、审查和撰写典型材料。学生工作处将根据报送情况组织专家评选,并推荐3篇参选省教育厅《江苏高校助学成才典型事迹选编》。
(二)请各院(系)以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将材料发送到邮箱454072113@qq.com,文章不用压缩,每篇文章保存为一个WORD文档,文件名为“******[院(系)全称]-********[文章标题]-***[典型人物姓名]”(例如:“医学影像学院-雨中飞鸟-李莹”)。
(三)典型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2015年4月24日,过期不再受理。
附件3:
学生资助成效微电影剧本报送要求
一、创作主题
2015年度我校学生资助成效微电影作品创作主题为“他们——我身边的资助”。主要展现我校学生资助政策效果,以及在资助育人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代表和助学成才典型事迹。
二、主创对象
我校在校大学生和在职老师,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与。
三、作品要求
(一)表现形式
文本应立足我校学生资助工作,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现代大学生在国家资助政策激励下成长成才为主题,立意新颖,形象清新,剧情紧凑。
微电影剧本建议以剧情片、纪录片或音乐电视(MV)形式表现。
(二)作品内容
以我校在助学成才评选活动中发掘的典型事迹为蓝本创作,可以进行适当的艺术性改编,重点表现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扶助与激励下自强不息、感恩回报、追求理想、勤学创新和自力更生的事迹,以及我校教师助人、育人的奉献精神。
四、报送要求
(一)所有微电影剧本作品必须为署名人(团队)自主创作的原创作品,院(系)报送前需征得原创者同意。原创者拥有作品的所有权,学校有权根据工作宣传需要使用作品。学生工作处将根据报送情况组织专家评选,并推荐2个优秀剧本参加省教育厅学生资助成效微电影剧本评选。
(二)每个院(系)至少报送1个剧本,以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将剧本发送到邮箱454072113@qq.com。
(三)剧本报送截止时间为:2015年5月11日,过期不再受理。